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总团概况

总团概况

榆林县文艺宣传队成立背景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9-16    点击数:267


1965年榆林县革委会批准组建一支乌兰牧骑式的农业学大寨文艺宣传队,委派孟宗伋负责组建队伍,并担任宣传队队长。地址设在原榆林县政协委员会院内,活动经费由县政工组负责批拨。人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县级机关抽调一部分有文艺特长的在职人员,另一方面从插队知青中招收一部分能歌善舞的人才。

19717月22日     榆林县文艺宣传队成立

榆阳区文工团创建于1971年,为区属科级集体事业单位。

1972-1973     县文工团先后排练了《刘三姐》《江姐》《兰花花》《三十里铺》《牧童与小姐》等歌剧和民族歌舞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其中民族歌舞剧《兰花花》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共演出100多场,演出场次之多,成就了一段榆林剧团演出史上的佳话。

1974年11月27日    榆林县文艺宣传队成立更名为榆林县剧团

                     县文工团刚成立,演出了大量的歌舞表演,小戏和歌舞节目。《打倒王张江姚》的话报剧,引起了轰动效应。宗福先创作的敢创政治禁区的话剧《于无声处》第一次喊出了人民求解放的呼声,成为解放知识分子的信号。上演《园丁之歌》使“臭老九”有了人民教师的自豪。

1975年              《兰花花》、《江姐》、《刘三姐》》、《梁秋燕》等歌剧和民族歌舞剧共演出60多场。演出工作受到领导和群众好评。

1976年9月23日     榆林县剧团更名为榆林县文工团

                     继《江姐》之后,1978年排演古装歌舞剧《刘三姐》、眉户剧《梁秋燕》、由于演员表演、声乐水平及乐队伴奏水平有所提高,舞美条件逐步改变,新排剧目达到较好水平,受到群众好评。

1977年              四场歌剧《松树湾》作为本团的参演剧目参加了汇演,主演马惠景获得了优秀表演奖。许步斌创作的小戏《红心似火》,林当时的文艺刊物上发表。《卖花椒》原创剧目,也受到群众好评。

1978年              县委号召文工团一举建成大寨县。因此,文工团以揭批“四人帮”为纲,大治文艺,为建设大寨县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完成演出任务二百场。文艺创作以创作反映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华主席以及本县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小戏、器乐曲、歌曲、表演唱、舞蹈等小型节目为主。办好服装、道具厂,自制服装、道具、布景。认真贯彻毛主席制定的文艺路线,面向农村、以小型为主围绕农业办文艺,搞好文艺促农业。自力更生,节约开支。演出重点放在农村。

1979年4月25日     榆林县文工团更名为榆林县歌舞剧团

                  全年演出141场。文革后,榆林地区十三个剧团,有十二个改为演古装戏,唯有榆林县演的是歌舞,县歌舞剧团加强戏曲创作,繁荣文艺。舞蹈《大岩铁姑娘》、《纺织歌》《织网舞》、《采茶舞》、《草原女民兵》、《大秧歌》《边区大生产》、《情深谊长》、《喜洋洋》、《相亲》、《十对花》等,小剧有《当红军》、《兄妹开荒》、《打豆腐》、《渡口》、《高渠新歌》、《一挑扁担》,大型剧目有话剧《红柳河畔》、眉胡剧《梁秋燕》,花鼓剧《牧童与小姐》等,歌剧有《杨三姐告状》、《红珍珠》、《三十里铺》、《刘三姐》、《江姐》、《兰花花》等,其中被誉为“黄土地的芳香”的大型地方歌舞剧《兰花花》在榆林地区演出超过百场盛况不衰,这在榆林演出史上也是少有的。

1980年           全年演出180场。全年排节目五台,其中大  型剧目三台,小戏一台,其他一台。坚决执行县委制定的戏团“以陕北地方歌舞剧为主”的方针,确立现代戏的主导地位,大力排演形式活泼,内容健康的现代剧目。

1981年              交流演出大型现代剧《兰花花》、《牧童与小姐》、《江姐》、《刘三姐》、《杨三姐告状》、《三十里铺》、《梁秋燕》和部分舞蹈等小型节目。1981年榆林县歌舞剧团代表榆林地区参加陕西省首届音乐舞蹈调演,演出除获奖外,受到了国家文化部、陕西省文化厅及全省同行的极高评价,“陕西日报”等宣传媒体都进行报道。1981年,陕西省文化厅组织了文革后首场歌舞音乐会调演,县文工团作为榆林地区唯一的一个歌舞团赴西安参加演出。 

1982年             1982年文化部要调文工团赴京展演,在地区   

文化局的帮助下,又借调了个别演员和乐队演奏员充实演出队伍,又请了王选民、白秉权和原来的指导老师霍向东等精排练晚会。1982年,文化部专调文工团赴京进行示范表演,王向荣、郭云琴、李增恒(已故)等一批陕北民歌演员也随团演出。演出团在京受到首都文艺部门极高的评价 ,并召开多次研讨会,讨论民族歌舞的发展前景。

1983年            歌剧《离婚记》,许步斌改编剧本,韩玉林谱乐配器,在大剧院演出非常成功。排出了四个折子戏。借调演员排了两本本戏。

19841220    榆林县歌舞剧团改为榆林县文艺工作团(秦腔剧团)。

1985年-1986年       7场歌剧《离婚记》,10场折子戏《断桥》、《虎口缘》、《全阵三对专》、《赠梅》、《杀狗劝妻》、《二堂》、《三堂全审》、《起解》、《载舟》,两个本一戏《游西湖》《游龟山》,取得群众好评。

1987年               四本新戏,加原有的戏共十二本,十五个折子戏。《比翼鸟》、《忠保国》、《金沙滩》、《马家艳史》(现代戏)。

1988年             全年上演十五个本戏,十多个折子戏,演出187场。

1989年            榆林县文艺工作团更名为榆林市文艺工作团

                文工团实行责任承包制。全年演出238场,其中在农村演出了230场。

1990年           白沟河》、《杨八姐盗刀》、《杨六郎招亲》、《昊天塔》,《玉虎坠》、《破宁国》共六个本  

戏,演出47个台口,269场。

1991年             全年演出269场。演出的传统剧目《秦香莲后传》受到社会好评。

1992年-1994年     先后排演了四五十本大型古装剧目和部分现代戏,一年出演50多台戏,200多场。和省城戏曲研究院、晋剧院、吕梁晋剧院同台演出。剧目以秦腔为主,代表剧目有:《金沙滩》、《下河东》、《金鳞记》、《金麒麟》、《杨八姐盗刀》、《杨八姐游春》、《慈母泪》、《窦娥冤》、《游西湖》、《游龟山》、《铡美案》、《秦香莲后传》、《蝴蝶杯上下》、《狸猫换太子》、《杨门女将》、《昊天塔》、《白蛇传》、《三子争父》、《张古董借妻》。在榆林地区组织的专业剧团“无量杯”大赛中,我团赵子平获特别奖、王存章获一等奖,名次列各县剧团之首。

1995年          全区专业团体汇演中,我团获奖名列前茅。        

群众和同行们赞扬:“市文工团阵容整齐,演出作风过硬,不愧是一支有广泛艺术影响的团体”。

1996年         全年上演戏十六本,全年共演出了46台戏,236 

场。地区组织的一次“无量杯秦腔、晋剧大奖赛”中,我团参赛的九名演员获得特别将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优秀奖四名。

1997年         全年下乡160多天演出270场戏。

1998年         全年演出50台戏265场。我团在1998年招办了              

艺术培训班学员。

1999年         全年演出了约230场。小品《纠歪理》、三台戏

剧,一台现代晚会。新排古典剧目3本,歌舞、小戏、小品5-7个,整理古典剧7本,现代歌舞晚会两台。

2000-2001年   文工团曾先后4次被区政府、宣传部、文化局评为“先进集体”和送戏下乡“先进单位”,在演出工作中也曾先后两次获得由省委、和市委、宣传部、文化厅、剧协授予的演出集体“组织奖”和“优秀组织奖”,受到了省、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2002年          全年演出64台戏,演出场次320场,创造了历史最高的演出场次。新排剧目四台(其中小品、小戏、舞蹈、现代戏两台),我团在2002年招办了艺术培训班学员。

2003年            全年演出场次达300场,四台剧目(其中一台现         

代节目)。在2003年榆林市春节新世界文艺调演中,我团参加的节目获得了演出一等奖和先进集体奖,受到了市、区领导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

参加全市文艺调演的大型综艺晚会“榆阳又一春”,以12县(区)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取得一等奖,参加调演的8个节目中4个节目获得优秀奖,其中贾宏等6名同志分别获得了优秀导演和优秀表演奖,我团在全市文艺调演中被区政府评为先进集体,还有6名同志受到了区政府的表彰奖励。纪念胡星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成功上演了一台大型文艺晚会,表达了我区人民对胡先生的深深敬意和怀念,受到区委、区政府和香港、榆林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八一建军节和三省周边政协会议的文艺晚会演出,受到了领导肯定。三省周边政协会议的文艺晚会演出,受到了领导和与会代表的表扬。

2004年          全年演出34台,共计170场次,新排剧目两台(其

中小品、小戏、舞蹈、现代戏两台)。

2005年         全年演出60台,288场次。新排现代眉户剧《赌海情仇》、古典戏《生死牌》、舞蹈《对花》、《农家乐》、《跑旱船》、《大秧歌》等剧目和节目。新排古典戏四本,现代戏一至两本,小品、小戏、 歌舞晚会一台。

2006        参加了陕西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演出剧目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为我区争得荣誉。2006年12月《情系三乡》节目荣获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一等奖

2007年       榆林市文艺工作团更名为榆林市榆阳区文艺工作团

2008年     全年共城乡演出场次300余场,全年共新排古典剧木

本,现代歌舞晚会2台。“2008年榆阳区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募捐义演”的特别演出, 我团共捐款7160元(其中我团职工高正茂个人捐款5000元),为我团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特别对刘斌,高正茂,孙长贤,三位同志给予表彰。

2009年      今年新排古典剧目4本,现代歌舞节目7个,小戏小

品6个,整理旧戏5本,现代歌舞晚会3台,全年城乡演出场次达280余场。在榆阳区第八次党建会演出,阵容强大,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区政府还给予了优秀奖,以资鼓励。特别是建国六十周年区文艺晚会,我们仅用十分钟的演出展现了团里的阵容与艺术质量。

2010年     为榆阳区春节晚会新编舞蹈6个,新创小品2个。红

石桥文化节的演出做出了具体安排和圆满演出。为煤博会精心准备一台演出获得成功。 陕西省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做出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新编小戏一个、小品四个。参加调演的节目获得了优秀成绩,共获六项大奖。其中获得《陕西省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团队奖》、《集体伴奏剧目奖》、5人获得《优秀组织奖》、3人获得“导演奖”、1人获得《舞美奖》,这次获得奖项的人数得到27人,可谓满载而归。 2010年在陕西省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中排导的小戏《叔嫂情》荣获陕西省剧协授予的“优秀剧目奖2010年在陕西省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中,排导的小戏《小城轶事》荣获陕西省剧协授予的“导演奖”和“剧目奖”。

 

 

全年新排晚会两场,新排古典戏两本,演出300余场。在农村文化庙会的演出中,大大提升了我团的信誉和知名度。

2011年    全年送戏下乡300余场新排古典戏2本、整理旧戏4  

本、新排舞蹈3个、新创小品2个、为春晚新编排节目《梨园圣火》,认真整理排练了秦腔曲牌,得到了政府     

导高度赞扬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榆阳区举办的首届“杏树红叶文化节”,演出由区文工团承办,打造了一台体现“秋染南山,红叶传情”的主体晚会。《三滴血》《赵氏孤儿》《李陵碑》《敬德打朝》《十五贯》《出五关》《程咬金招亲》《程咬金照镜子》《三曹父子》等其中大型现代剧目有20余本,现代小戏近40余折,其中代表剧目有《红灯记》、《朝阳沟》、《红云岗》、《智取威虎山》、《沙家兵》、《飞雷迎春》、《红心朝阳》《山鹰》、《金色的道路》、《老将新风》、《归来》、《划线》、《女石匠》、《炉火正旺》、《渡口》、《公仆赞》等。

 

2012年    全年送戏下乡280余场。

            新排古典戏2本、整理旧戏4本、新排舞蹈3个、新创小品2个,并承办了2012年春晚全部演出节目,得到了榆阳区政府领导高度赞扬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榆阳区举办的第二届“杏花飘香、魅力榆阳赏花节”,由我团承办,工作得到了区政府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2013年    2013年前半年我团送戏下乡300余场。新排古典戏2

本、 整理旧戏4本、新排舞蹈3个、新创小品2个。 2013年春晚演出节目《买年货》、《秦腔联唱》,得到了政府领导高度赞扬和观众一致好评。

2014年   我团有大型古典秦腔剧目10余部、优秀古典折戏20余

个、 大型现代戏眉户剧1部、专题文艺晚会及综合文艺晚会等。下乡演出22台,140余场,观众近10万人次。其中送戏下乡118场、惠民演出10场、治沙连四十周年庆在补浪河演出1场、大美榆阳•杏树红叶文化旅游月活动在黄家圪崂演出4场、国庆诗歌晚会1场、中赢广场参演1场、大美榆林的排练及演出5场。

精心打造了一部传承、创新有教育意义的剧目《三子争父》,剧情中体现出忠、孝、贤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5年    为榆阳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体局、区广播电视局举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好市民”文艺宣传进社区活动,我团精心组织编排了创文专题晚会,在各办事处的配合下走进社区演出30余场。为确保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如期完成,进一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做出积极贡献。

         完成一年一度送戏下乡演出105场,榆溪水上秀专场民族晚会3

        精心组织编排了“张季鸾暨民国新闻史学研讨会”主题晚会,大美榆阳杏树文化旅游系列之金秋观叶揽胜月活动、接待演出10余场。

          精心组织参加了2015年陕西省第七届红梅大赛。马文涛、马文鱼、张苗3名同志均获得个人专业组演唱二等奖、单位获团体优秀组织奖;2015年陕甘宁晋蒙七市小戏小品联赛,快板剧《狗娃回家》获得二等奖,刘江同志获最佳男演员奖,小品《清洁工》获优秀剧目奖、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2015年陕西省第三届民族器乐大赛,器乐小合奏《榆林小曲》获职业组三等奖、高伟峰(板胡独奏)、高东(二胡独奏)2名同志均获三等奖、韩玉林同志获指挥奖。单位获优秀组织奖。2015参赛我团获得优秀的成绩,大大地提升我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张季鸾暨民国新闻史学研讨会”上策划编排了民俗节目《跑驴》《说书》《榆林小曲》《寸跷》等非遗节目。为创建文明道德、构建和谐大美榆阳策划创作编排《清洁工》、《公民道德歌》、《关爱》、《样达不如脑挖》、《罢宴》等专题作品。

            2015年区委政府支持项目进展情况

支持投资500万元维修改造排练大厅、东西楼、水暖电、大门灶房等现已全面启动。支持投资60万元购买演出专用音响、古典剧装、音响7月份已投入使用,古典剧装农历10月底交制作完毕。2015年创新编排了一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经典传统剧《卜老贵》,受到社会好评。2015年被文工团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县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2016年    完成榆阳区(榆阳春节晚会、迎春晚会、惠民演出、大美榆阳系列活动、创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创文、创卫等各种宣传活动)及社会各界各项演出300百场次;成功打造了一台我市建国以来首场音乐会《大美榆阳2016年新春音乐会》;2016年,团里特邀请国家一级导演贺振界担任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编柳志雄为剧本创作指导,武凌翔编剧,任开成导演,张玄作曲,徐世忠老师担任音乐编配和指挥,整合优势资源与力量,创作编排了无场次陕北秦腔歌舞剧《神话黑龙潭》,该剧根据民间流传镇川黑龙潭神话故事改编,将陕北民间(音乐)文化艺术,与戏曲(秦腔音乐)技艺唱念做打有机结合,打造了一部具有地方特色带有探索性的原创作品。文工团参加省、市各类比赛活动获得多项大奖、优秀组织等奖项 。

2017年     预计全年送戏下乡300余场。新排古典戏1本、  

本、新排舞蹈3个、新创小品2个、认真整理排练了秦腔曲牌。完成榆阳区文工团文史馆、党建馆、排练大厅等建设工作。预计12月底出版《榆阳区文工团志》的编辑出版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