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活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9-04 点击数:776《陕西日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牢记殷切期望 不负历史重托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陕西日报》2015年2月28日 新春伊始,三秦大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喜庆气氛。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回到家乡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并就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考察调研。期间,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事关我省发展全局和长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对陕西发展的关心重视和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这些天,全省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正在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决心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确保总书记的要求在陕西落地生根。
孕育了延安精神的陕西,一直牵挂着总书记的心。近几年来,总书记多次对陕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不断给予我们精神动力、工作方向。这次考察期间,总书记轻车简从,先后到访了延安、铜川、西安,所到之处,过问的、记挂的,都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表达的、传递的,都是浓浓的故乡情、殷殷的爱民心。总书记的牵挂、叮嘱让幸福的暖流在陕西人民心间久久流淌;总书记的诚挚话语、真切情感,让陕西人民倍感亲切、备受鼓舞。
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陕西工作的自信心。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我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省经济持续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区间稳健运行。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陕西的工作很有起色,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群众生活改善明显,生态建设富有成效,城乡面貌有较大变化,教育实践活动搞得很扎实,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过去的一年,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经济增长保持强劲势头,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内生活力不断释放,内陆开发开放高地建设开局良好,党和政府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中央对陕西的工作是肯定的。
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好陕西工作的责任感。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省份,我省处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位置。总书记对我省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殷切期待。他说,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的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陕西正处于追赶超越阶段,希望陕西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创新,拓展发展思路,把陕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总书记还从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方面,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了“五个扎实”新要求。
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做好陕西工作的前进方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战略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陕重要讲话精神,最关键的是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把准方向,始终做到“三个清醒”。其一是把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肯定作为鼓励和鞭策,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其二是把总书记对陕西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战略定位的精辟论述作为重大机遇和新起点,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实干、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其三是把总书记为陕西发展作出的把关定向和殷切期望作为指路航灯,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把陕西的事情办好,不辜负中央和总书记的关怀和期望,不辜负三秦父老的重托。同时还应深刻认识到,总书记对我省工作提出的“五个扎实”新要求,涵盖了中央“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的方方面面,我们要逐项逐事抓好落实,开创我省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总书记对陕西的亲切关怀,如春风沐人;对陕西的殷切希望,如春雨润物。全省上下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努力把思想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认识统一到陕西工作的地位和使命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落实“五个扎实”的新要求上来,坚定不移地向中央基准看齐,以陕西追赶超越的新成果和风清气正的新成效,让党中央和总书记放心,让3700多万三秦父老满意。
充分发挥陕西优势 扎实推动经济发展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陕西日报》2015年3月1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既要看速度,又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这是习总书记在陕视察中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要求,为陕西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既积累了实力和经验,也拓展了未来发展的空间。目前,陕西经济正处于追赶超越的新阶段,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疑是第一要务。
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千方百计稳定增长。稳定增长是追赶超越的基础。近年,尽管能源产业下行压力较大,但陕西经济增长始终高出全国2-3个百分点,增长动力正在逐步调整,结构优化的作用开始显现。在此阶段,我们要充分放大“陕西本色”优势,自我加压,不甘落后。当前,要努力推动工业稳定增长,做到每年发展有增量、每年结构有改变,努力实现全年10%左右的增长目标。
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陕西经济经历过总量扩张的繁荣,也积累了结构失衡的明显问题。具体讲就是工业特别是能源化工业在经济中比重较大,易受市场影响,第三产业占比仍然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量较小等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症结在结构,难点在结构,突破点也在结构。结构调整时不我待、迫在眉睫。陕西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和航空产业基地,努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加快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和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陕西是科教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实力雄厚。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把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滋养好,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紧密对接,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这些要求,是对陕西丰富的科教资源的高度认可;也是对陕西把科教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殷殷期许。
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陕西经济发展的重心集中在关中地区,陕北、陕南发展相对不足,区域发展差距较大。习总书记非常了解陕西的省情、民情。习总书记指出要补好短板,拉长短边,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加大对陕北、陕南的支持力度,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城镇化综合体系为抓手和载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着力推进深化改革开放。过去的一年,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陕西发展的新动力。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要抓紧构建国际化合作新平台,用好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新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办好丝博会,加快铁路、公路建设,同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多领域交流合作。陕西要跟进中央部署,把中央决策落到实处,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推出改革举措,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阐幽发微、立意高远。对陕西经济工作的部署,兼顾全局和重点、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效率和公平,需要我们深入学习、认真贯彻,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不断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力追赶超越,把陕西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着力做好“三农”工作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陕西日报》2015年3月2日“民为政首,农为邦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陕西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三农’工作任务繁重,要立足资源多样性,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视察期间谈到“三农”工作时,语重心长,充满关切,对陕西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近年来,陕西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全省工作首位,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或第二,职业农民培育走在全国前列,陕西果业名扬世界,成为中国水果生产第一省,苹果和猕猴桃种植面积全球第一。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但是,在巨大成绩面前,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陕西农业发展不均衡的状况依然比较突出,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有待加强,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在新常态下,要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等,夯实粮食产能基础。抓好粮食生产,农民积极性是关键。要通过强化农业扶持政策,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保证农民种粮不吃亏、得实惠、有奔头。
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切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要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积极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和流通,发展龙头企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使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占主导地位。
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职业农民队伍和家庭农场数量,使之成为引领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不断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让农民成为体面有尊严的职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切实走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强化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总书记强调,陕西是扶贫开发任务比较重的省份,要增强紧迫感,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致富。牢记重托,不辱使命,要立足拔掉穷根,做到目标、任务、责任、举措“四明确”,重点打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攻坚战,继续实施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采取扶技扶智、授之以渔等办法,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确保我省到2020年城乡同步够格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习总书记特别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他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陕西必须自觉承担起建设“山青、水净、坡绿”生态环境的责任,加快山河江坡治理,实施大水大绿工程,不断推进“八水绕长安”建设,加强以渭河、汉江、丹江综合治理重大生态工程建设,铁腕推进治污降霾工作,综合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切实保护好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秦岭,努力让自古就是生态环境优美的陕西美景再现。
习总书记对陕西抓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体现了对陕西“三农”工作的关心重视和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状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三个陕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入发掘文化资源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陕西日报》2015年3月3日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革命圣地延安所在地,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璀璨,大秦岭绵延千里,文化积淀十分深厚。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红色照金、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谈起陕西文化资源如数家珍。他进一步强调:“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
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文化自信心,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
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注重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古人说:“读经传则根底厚,看史鉴则议论伟。”浩瀚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了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发掘和用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今天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去年,我省统一规划,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30个具有战略性、影响力的文化项目,这些重大文化项目找准了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传承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全省标志性文化设施的新格局。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陕西历史文化,倍加珍惜陕西的文化资源和优势,用新的视角开掘历史,努力推出一批具有新时期艺术特色的精品力作,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展示我省丰厚历史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鲜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我们当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主心骨。陕西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照金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延安有群众路线的真经。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和推动我们的文化建设,引导人民形成自觉向善的价值观、激励人民焕发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方面,要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把先辈们的好做法、硬作风传下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群众身边的道德建设,惩恶扬善,把中国精神立起来,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深入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必须要打牢基层基础,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和供给,对于推动我省文化建设,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就是要把文化的触角伸到基层,伸到群众中间,让广大普通群众享受到文化的普惠和便利。为此,我们要继续完善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和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把城市广场、社区文化大院、图书馆等办成文化惠民的平台和窗口,创作有品位、接地气、富有时代气息的群众文化节目,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让我们优秀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能真正走进群众中间,走进群众心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重要因素,常常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习总书记在陕西的讲话高屋建瓴、见微知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发掘文化资源,扎实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指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守护好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把陕西的文化事业做大、做强、做实。
守住底线完善制度 扎实做好民生工作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陕西日报》2015年3月4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要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连续四年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改善民生,人民收入持续增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截至2014年,我省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94%,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养老金实现十年连续调整;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新开工量位居全国第三,基本建成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障工作,设立大病保障基金;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启动实施……人民的生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提升。
做好民生工作,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常态下,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要突出重点,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注和期盼的问题,抓住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守住底线,完善制度,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须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好底线,让三秦父老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压力。要认真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兜住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条民生底线,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让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对困难群众,要多做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认真落实低保、优抚、救助等政策,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的网底,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筑就坚实的幸福底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出台一系列旨在保基本、守底线的民生措施。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须突出教育和就业两个重点,发展好社会事业。充分发挥陕西丰富的教育资源,始终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重点保持陕西教育大省的特色和地位。千方百计保持就业稳定,特别要把重点人群的就业关心和帮助到位。要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为重点搞好就业创业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技能素质,增强自我创业、自我发展能力。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锻炼,把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扣准扣好。
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须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让老百姓生活更安全。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巨变,机遇和挑战并存,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秩序,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有事都是从没事中来的”这一警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工作做在日常,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处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事件,特别要注意防范和化解非法集资带来的不稳定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一方平安。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围绕人们向往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住房、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把握习总书记的“民生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直面新形势新阶段下的民生诉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源源不断地汇聚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六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来陕视察时,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角度,明确提出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继承,习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创新,习总书记强调,要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继承的根是延安精神,创新的魂还是延安精神。
这几年,我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埋头苦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是,陕西在发挥“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的作用中,仍需要加快追赶超越。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加强党的建设,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将各级党组织锻造成坚强领导核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建成一支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弘扬延安精神,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各级党组织的压舱宝。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要持续加强理想信念的“补钙”教育,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党员干部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能力,提高把握问题实质、把握矛盾规律的能力,提高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党员干部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勤恳为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引导党员干部永远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视为我们党立党立国的根基,视为个人立身立业的根基,永葆共产党人本色;引导党员干部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当行为上的“老实人”,当作风上的“干净人”,当生活上的“健康人”。
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持续扎紧作风建设的“紧箍咒”。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思想上的总开关要“紧”,过好感情关、金钱关、兴趣爱好关,坚持廉洁为官的从政底线,防止“跑冒滴漏”,自觉形成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意识。制度建设要“紧”,要治标,也要治本,扎牢制度的篱笆,构筑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制度环境。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努力为全省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封顶,有案必查,有线必理,有腐必反,严肃查处十八大前反映强烈的、十八大后不收手、中央八项规定不执行的案件,严肃查处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和纪律保障。
当前,三秦大地正在涌动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全省上下正以实干求发展,以实干促进步,确保把总书记的要求变成陕西发展的现实,把总书记的期望重托变成陕西改革发展稳定的成果。新的历史时期,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顺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争做作风建设的引领者、从严治党的推动者,为建设“三个陕西”提供良好的发展氛围。